島嶼d | 香蕉幣可能成為群島間流通的貨幣嗎?
策畫|鄭文琦、吳其育
藝術家|李奎壁
展演|《香蕉幣》系列、《香蕉園天氣預報》實時輪播
座談|《乙酸異戊酯》映後座談




香蕉不僅是熱帶地區常見的一種經濟作物,與上個世紀的殖民地農業和治理技術也有著高度牽連。它見證了帝國的擴張慾望,也演示了以交易為名的榨取及其後的崩解。當價值與價格的關係日漸偏離、交易的形象又不斷蛻變,現行經濟、金融體系的信任機制是否能打造人類的烏托邦?如果它早已注定要瓦解,我們又將如何從中挖掘出逃脫的通道?李奎壁《香蕉幣》系列以二次世界大戰末期,日本帝國為了在東南亞發行的紙鈔「香蕉票」為起點,發展出錄像、NFT 遊戲與實體拍賣活動。
作品 / 活動介紹
《香蕉幣》系列、《香蕉園天氣預報》實時輪播
在「群島之海」展期於桌面持續展示的是藝術家構思《香蕉幣》系列的視覺化圖表、NFT 遊戲 QR code、日本殖民時期研發的香蕉皮食譜,試圖勾勒作品背後的歷史脈絡與機制,並在此基礎之上邀請觀眾一同透過貨幣——包括當時嚴重通膨的香蕉幣,以及後來的虛擬貨幣——思考共域在今天如何可能。
5/14-19 期間在展場中實時輪播的《香蕉園天氣預報》,則試圖連結起散落在世界各地,出現在歷史中已經消失或者仍然努力供應世界香蕉的香蕉園。透過日本帝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在東南亞所發行的香蕉票符號,實時反應這些香蕉園的天氣,作為對於今日人們面對遺忘歷史及全球經濟場景的提醒。
藝術家|李奎壁
《乙酸異戊酯》映後座談
藝術家李奎壁和與談人李佳霖將在短片《乙酸異戊酯》放映後展開對話。該片描述了一名來自於未來的日本少女,抵達今日台灣的香蕉園,園內香蕉品種是世界百分之九十九的出口品種,充滿好奇地看著可能只存在於檔案中的植物,並沿著歷史中生產香蕉的香蕉園、檢驗所、市場直到出口的港口。座談中場也將開放觀眾體驗《香蕉幣》的 NFT 遊戲,並接續從遊戲機制延伸討論。
作品英文名稱「(Isoamyl acetate)」源自於目前合成香蕉香味的主要化學材料。為了保持特定品種香蕉大量與快速生產,自香蕉變成殖民地的重要作物以來,香蕉園一直栽培單一品種的香蕉,這同時也降低了香蕉的抗病能力,可以透過科學推測的是,今日我們所食用的香蕉在不久的未來將會消失。作品以短片的形式描述了一名來自於未來的日本少女,抵達今日台灣的香蕉園,園內香蕉品種是世界百分之九十九的出口品種,充滿好奇地看著可能只存在於檔案中的植物,並沿著歷史中生產香蕉的香蕉園、檢驗所、市場直到出口的港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