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透過結合「線上網路藝術」與「線下行為表演」,「共域 Commoning」試圖反轉傳統資料庫的概念,並開啟對資料庫政治的批判性思考。
讓那些被消失、被忽視、被刪除、被壓迫的聲音,可以有一、個發聲空間,一起以「共域」(commoning)的方法,反轉科技霸權。





面對疫情後產生鉅變的全球藝術生態,第一場計劃邀請鄭文琦與吳其育共同推出「群島之海:在我們時代的網路化藝術社群」。
以島嶼所構成的海洋系譜出發,憑藉五個「非同質性」島嶼的感性存有技術,反思技術媒介在藝術社群實踐的能動性,進而將「島」的隱喻,內化至重新部署的區域網絡。
連續五週的活動將分別藉由一位策展人搭配一位藝術家,邀請民眾走進藝術創作核心,一同思索虛實整合如何深入藝術創作思維及影響藝術呈現方式。



今日新技術與新技術快速更迭,Web3已朝我們拋出一連串待解的問題,與我們應從何思考藝術與前瞻科技的關係?臺灣知名加密藝術團體眾聲道Volume DAO的「開路」計畫,運用區塊鏈不可竄改的特質,讓區塊鏈技術留下民眾參與藝文活動的「在場證明」,也透過系列活動一一解密:何謂加密技術、如何運用加密技術同時隱蔽公眾身分與公開藝術足跡,以及如何增進未來藝術生態系中,藝術機構及其公眾的互動與認同。



今日新技術與新技術快速更迭,Web3已朝我們拋出一連串待解的問題,與我們應從何思考藝術與前瞻科技的關係?臺灣知名加密藝術團體眾聲道Volume DAO的「開路」計畫,運用區塊鏈不可竄改的特質,讓區塊鏈技術留下民眾參與藝文活動的「在場證明」,也透過系列活動一一解密:何謂加密技術、如何運用加密技術同時隱蔽公眾身分與公開藝術足跡,以及如何增進未來藝術生態系中,藝術機構及其公眾的互動與認同。



www.counterarchive.commons同時是計畫名稱也是一個不存在的網址,將代表商業公司的.com轉變成代表共域的.commons,揭示計畫朝向「反轉資料庫」(counterarchive)的方向發展。透過開源文化、現場/行為藝術、網路/網絡藝術的交往碰撞,探索數位時代中的資料庫概念,如何在「留下」與「遺忘」的權力協商中,發展出共域的方法論。以脆弱資料庫、肉身資料庫、AI資料庫為主題,分別討論拉丁美洲的後殖民聲響與網路藝術資料庫、非西方中心且開放的賽伯女性主義資料庫、最後聚焦於資料庫的擴延定義:資料集(dataset),討論AI生產的錯誤或誤導訊息與資料下毒現象,並思考與想像機器學習遺忘和開源藝術實踐的未來。
